分析型数据库原理是什么?如何理解其核心概念与应用?
分析型数据库原理
一、
定义与特点
分析型数据库(Analytical Database),简称ADB,是一类专门为大规模数据分析和在线分析处理(OLAP)设计的数据库系统,它通过支持复杂查询、多维分析以及大数据量的存储,帮助企业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,从而做出明智的决策,其主要特点包括:
大规模数据处理能力:能够处理PB级甚至更大的数据量。
复杂查询与聚合分析:支持复杂的多维查询和聚合分析。
高效的数据存储与访问:采用列式存储等技术提高数据读取效率。
可扩展性与灵活性:支持弹性扩展,能够根据业务需求灵活调整资源。
高可靠性和安全性:采用分布式架构和冗余存储技术确保数据安全。
应用场景
分析型数据库广泛应用于以下场景:
数据仓库:用于企业的数据仓库建设,支持BI报表、数据挖掘等应用。
大数据分析平台:用于互联网公司的大数据处理和分析,如广告营销、用户行为分析等。
实时分析系统:支持实时数据的分析和处理,适用于金融风控、物联网监控等场景。
二、技术架构
总体架构图
分析型数据库的总体架构通常由以下几个核心组件构成:
前端节点(Front Node, FN)
计算节点(Computing Node, CN)
缓冲节点(Buffer Node, BN)
资源管理器(Resource Manager, RM)
构建器(Builder)
每个组件在系统中扮演着特定的角色,共同完成数据的存储、计算和管理任务。
主要组件及功能
2.1 前端节点(Front Node, FN)
用户认证:负责用户的认证和鉴权。
协议支持:提供JDBC、ODBC等协议的支持。
SQL解析:负责SQL语句的解析,并将执行计划分发给各个计算节点。
结果汇总:将各计算节点返回的结果进行汇总并返回给客户端。
2.2 计算节点(Computing Node, CN)
数据存储与计算:负责实际的数据存储和计算任务,在大存储模式下,CN从盘古读取数据;在高性能模式下,CN直接从SSD磁盘中读取数据。
索引管理:维护各种索引结构,如倒排索引、Bitmap索引、区间树索引等,以提高查询性能。
分区管理:支持一级和二级分区策略,确保数据均匀分布,提高并行计算效率。
2.3 缓冲节点(Buffer Node, BN)
实时数据处理:支持实时表和批量表,实时表支持INSERT和DELETE操作,批量表则不支持DML操作。
数据缓存:对实时写入的数据进行缓存,并持久化到盘古,同时推送到主CN节点。
隔离负载:采用读写分离架构,隔离写入和分析计算负载。
2.4 资源管理器(Resource Manager, RM)
资源调度:负责整个集群的资源调度和管理,包括FN、CN、BN等节点的管理。
元信息管理:管理源信息,如表结构、分区信息等,这些信息被持久化到RDS服务中。
系统健康检查:定期检查系统的健康状态,进行故障恢复和升级操作。
2.5 构建器(Builder)
离线数据导入:通过MapReduce(运行在ODPS上)导入离线数据,创建分区、行组、元数据和索引。
实时数据整理:通过MapReduce(运行在ADS上)对实时导入的数据进行定期基线合并。
三、数据模型与存储机制
数据模型
分析型数据库通常采用关系模型进行数据存储,支持多种类型的表:
维度表:带有维度概念的表,可以放到维度表组下。
普通表:分区表,为充分利用分布式系统的查询能力而设计的一种表,普通表默认是指一级分区表,如果有增量数据导入需求,可以创建二级分区表。
行列混合存储
为了兼顾行存和列存的优点,分析型数据库采用了行列混存模式:
行内列块:对于每张表的每k行数据,每列数据连续地存放在单独的block中,每行组的列block在磁盘中连续存放。
列压缩:每个列block可开启压缩,以节省存储空间。
智能索引
为了提高查询性能,分析型数据库引入了多种智能索引:
倒排索引:适用于bitmap除外的列。
Bitmap索引:适用于值重复率高的列。
区间树索引:适用于类型为数字的列。
四、高可用性与容错机制
数据可靠性
全量数据保存:所有数据全量保存在飞天盘古分布式文件系统中,支持三副本或EC方式存储。
实时同步:实时表数据和insert、delete操作提交后同步到盘古中,批量表也同步到盘古盘。
数据一致性
MVCC机制:针对insert和delete操作的实时表,采用多版本的MVCC机制存储,保证并发操作时的数据一致性。
读写分离架构:支持秒级延迟可见的场景,以提供写入性能强制实时可见功能。
高可用性
多活或主备模式:任意单点故障不中断服务,故障会自动检查并且恢复,不需要人工干预。
滚动升级与扩容:运维操作采用节点间滚动的方式进行,服务不中断。
五、相关问题与解答
1. 什么是分析型数据库?它与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有什么区别?
答:分析型数据库是一类专门为大规模数据分析和在线分析处理(OLAP)设计的数据库系统,它通过支持复杂查询、多维分析以及大数据量的存储,帮助企业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,从而做出明智的决策,与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相比,分析型数据库更注重查询性能和数据分析能力,而不是事务处理能力,分析型数据库通常采用分布式架构,具备高可扩展性和高可用性,能够处理PB级甚至更大的数据量。
2. 分析型数据库如何处理实时数据和批量数据?
答:分析型数据库通过不同的机制来处理实时数据和批量数据,对于实时数据,分析型数据库提供了实时表和缓冲节点(BN),实时表支持INSERT和DELETE操作,数据首先写入BN节点进行缓存,然后持久化到盘古,并推送到主CN节点,这种架构保证了实时数据的快速写入和查询,对于批量数据,分析型数据库则采用批量导入的方式,通过MapReduce任务将数据导入到盘古文件中,再由CN节点进行管理和查询,批量导入的方式提高了数据加载的效率,适用于大规模历史数据的初始加载和定期更新。
以上就是关于“分析型数据库原理”的问题,朋友们可以点击主页了解更多内容,希望可以够帮助大家!
暂无评论,1人围观